關於行銷的這件事有一點重要,主要是觀念,總之是儘可能客觀,愈客觀愈接近可行動的解決方案。

 譬如說市調,譬如說你經由什麼樣的活動得到了一堆數據,沒錯,那只是數據,透過解讀,透過分析,原始數據資料才得以成為有意義的市場調查。

 很多人架網站很容易根據計數器或流量計算程式來獲取網站運作的各種數據,延續前面的論點,沒錯,那些是數據而尚不足以被稱作市調。

 架站多年,我曾經看過不少貽笑大方的解讀,舉例來說,有某網站的企劃人員就以自身網站的流量分佈來定義消費者的生活型態與媒體使用實態,他這麼寫道:「本站訪客大多在星期一至五上站,一天之中以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為上站高峰時段,假日流量反而比較少,因此應為學生或上班族,習慣於上班或上課時間於公司或學校上網。」

 我之所以說那是一個貽笑大方的解讀,最主要是因為他的數據來自一個無法排除自我流量的計數器,也就是說他的流量是把自己概括在內,然而卻拿來作為網站對象的描繪,實際上最後他所作出的結論應該與他自己上自己網站的實態相去不遠才對,然而卻渾然不知。

 依照貽笑大方解讀法所解讀出的市調資訊顯然過於主觀,並且也只能作為取悅自己的參考資料,這也難怪很多專業網管論及一般企業網站時,多半都只能認可網站中做爽的成份。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