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種錯覺,但,最近看HemiDemi愈來愈讓人憶起,從前經營或參與投入過的論壇們。那些離題插科打諢;那些神來一筆的群情激昂;那些聚眾筆戰打群架;那些謾罵爭論後的言歸於好;那些攜手同心互相勉勵……。

 回想那些經營論壇的日子,在熱情參與者營造歸屬感的同時,訂定版規、糾舉小白、逢年過節噓寒問暖、成員發起活動後的群起呼應,隱隱讓人覺得這恐怕就是社群,這恐怕就是網路集結起來的力量。

 曾經遭遇過數十至上百次來自新成員不約而同的舊回應,歸納起來大致是在表示:非常羡慕論壇舊成員之間的熟稔,但,也因此愈來愈挫折於那恐怕會是一個門檻愈來愈高的小圈圈。

 從前曾經懂過但後來逐漸不以為然的「多元意見」,就一個前論壇失敗經營者的觀點看來,是難以客觀存在的,這之中尤其矛盾的是:論壇(迥異於Blog)似乎該以多元客觀為經營目標。

 之前在這篇文章提到一個香菜同恨社群,試想,如果所有人都仔細認識過各式各樣不一而足的馬鈴薯,或許可以稍微想像「多元意見」與「社群力量集結」該是怎麼一回事。一個人或許真的討厭某種品種的香菜,但,他真的能夠憎惡所有品種的香菜嗎?或者說,真的能夠在認識所有品種的香菜之後,持續保有那股憎惡的熱度嗎?

 行銷上的市場區隔,確實是種方便有效的操作,在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的算計裡,行銷人打造可複製沿用的模板,模造同樣的認知、態度、價值觀與實質的消費行為。

 信仰聚合力量,尤其,愈是窄狹的圈圈,愈能迅速聚合力量。但,當一種囿於小圈圈的力量,企欲套用刻板馬鈴薯印象在各式各樣不一而足的馬鈴薯上時,那恐怕永遠不會是件好事,無論它是web幾點零。

technorati tag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