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g roll & french toast

最近偶爾在想一個問題,一個同時關於兩方面的問題:

  1. 有用的訊息是資訊;無用的訊息是垃圾
  2. 吃得到的麵包才是麵包;吃不到的什麼都不是

簡單地說,這樣的思考,大概是在算計獲得與剩餘。大抵上,成就與自我實現,對任何人的人生來說,多半是種獲得;相反地,貪婪,則純屬多餘。以當前時事,譬如說陳冠希、九把刀、馬英九跟謝長廷而言,旁觀者的算計,重點經常有傾向後者的趨勢。

不過,促使我專注去思考「剩餘下來」這個概念,主要因源於上週日的早餐。

過著正常人生的我們,總是一再地把零散無用的剩餘,努力轉化為能夠有所助益的獲得。

上週日的早餐,是以所有剩餘下來的素材做成的:

  1. 幾週以來,因為只剩一片而冰到冰箱的四袋一片吐司。
  2. 買了一盒新蛋後,一直想努力把它用掉的一顆舊蛋。
  3. 前一天炒菜用剩的半截辣椒。
  4. 上週買來還沒用完,但已經不大能放的大蒜。

唯一新鮮的素材,則是從陽台上剛剪下的一截迷迭香

吐司除外,其餘素材全丟進研磨攪拌器裡打成蛋汁,接著塗抹到麵包上,再擺到烤箱裡烤。至於,剩餘用不完的蛋汁,則倒到炒鍋裡,順勢煎成蛋捲。

週日早晨,享用這一頓剩餘下來的早餐時,忍不住想到自己所處的正常人生,必須如是理所當然且拮据地物盡其用;必須在腦海裡彙整所有剩餘食材的訊息,努力整理歸納為有用資訊與可行方案;必須把什麼都不是個別剩餘食材,組構成吃得到的麵包,而不是把這一切全部丟棄,然後到早餐店另外花錢買早餐。

過著正常人生的我們,總是一再地把零散無用的剩餘,努力轉化為能夠有所助益的獲得。而媒體呢?媒體恰好相反,媒體永遠在煽動人們的貪婪,炒作一切無用的資訊剩餘,甚至不惜犧牲整個社會的最大公益。

technorati tag

1 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