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是好事,百家爭鳴也是件糟糕的事。這幾年來,為了創意無限延展之故,無論Blog,無論Web2.0,爭論爭論激辯激辯之後,總還是寬鬆預留空間地放任予概念多樣可能,但那並不代表說三說四說五皆是一。
瞄到工頭早上收的一篇網摘,讀來不免讓人深皺眉頭,並不是寫得不好那一類的問題,而是作為讀者,如果我想從類似泛論去釐清什麼叫做企業部落格?無疑緣木求魚。
媒體最為人詬病;以及為何網路仍然是台灣媒體論述中最為缺乏的一環之主因,恐怕泛論陳辭過多是其一。
什麼叫做泛論呢?泛論就是那些「那麼講也沒錯」但卻沒有針對主題「對得比較精確」的論述。這樣的論述,合適給人拿來侃侃而談,卻絲毫無助於瞭解主題,當然也更無益於促進行動或變革的發生。
也因此,當讀到:
我要用一個最初也是最廣的定義,來定義部落格,就是weblog,只要是有串連功能的平台,不管多陽春或者多複雜,都叫做部落格。
這樣的泛論,如何能期待讀者有機會在一篇文章裡弄懂什麼叫企業部落格?(企業主恐怕更容易質疑:企業現有網站不具串連功能嗎?然後又回到部落格大哉問的離題解說)更別提讓企業瞭解他們需要作的改變了。
網路史上所有造成我們現實生活變革的關鍵,大概都是:去除中介,移除門檻。如同電子商務讓企業的產品直接面對客戶那樣,企業部落格也直接面對所有企業利益的關係人,簡化網路發佈操作,同時也簡化行銷,去除公關傳播中介,移除溝通門檻。
以從前活躍在鄉里的咁仔店為例,沒有人會(或該)質疑經營口碑或品牌的信任關係,非得使用部落格平台或部落格軟體不可,畢竟,早在網路出現之前,這種口碑或品牌的信任關係就已經廣為運用於商業了。然而,也像咁仔店活躍在鄉里間那樣,當部落客在部落格發表消費心得、分享購物使用經驗的同時,如果企業能藉助同樣即時便利好用的部落格平台,像咁仔店那樣跟消費者搏感情,自然有助於經營商業關係。
企業部落格是再簡單不過的東西,無需泛論,甚至無需理論,只要認清企業對企業利益關係人的溝通目標何在,要抓這尾活魚得緊盯目標,下手快狠準,無需把水弄得混沌貌似一門高深學問一般,讓企業主退避三舍去再研究再商議再瞭解,弄到這一步的話,企業部落格對企業主就永遠只會是泡沫。
延伸補註:
(1)本文的預設對象應該是企業主讀者,有興趣意願架設企業部落格的企業主讀者。
(2)標題應該是企業主無需泛論企業部落格。
(3)泛論並不是不好,但在(1)(2)為前提下,要從認知到觸發行動,泛論是最不被需要的。因為企業需要的是如何汲取企業利益,而非如何成為部落格達人。
(4)除此之外,所有關於企業部落格的論述都值得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