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跟美國當然很不一樣,不過,拿美國Nielsen BuzzMetrics調查歸納的The Top Linked To Blog Posts In 2006來作觀察,其實還是有值得相對觀照的地方。

最起碼當我們回顧去年最熱門連結的部落格文時,經常存在的疑問總是:部落格盛行的網路世界真的是一個消費者原生媒體嗎?

在Nielsen BuzzMetrics的報告中,比較有趣的觀察包括:這篇埋怨Livejournal的文章跟台灣一連串無名小站顧人怨的書寫頗異曲同弓;Technorati的頭頭連寫了三篇State of the Blogosphere都擠進全年十大熱門連結,可見部落格圈要不是很愛吹噓,就是還處於暗夜吹口哨給自己壯膽的階段,所謂持續成長,翻過來說,也就是尚未成熟的意思。

前面提到「部落格盛行的網路世界真的是一個消費者原生媒體嗎?」這樣的問題,經由Nielsen BuzzMetrics的調查得出的解答是:

There were 18 blogs generating the 100 most popular posts of the year.

另外,Nielsen BuzzMetrics的老大Jonathan Carson也說

A minority of highly influential blogs continues to influence the broader conversation on the web

也就是說,想像中理所當然的百家爭嗚並不存在,網路內容的產出依然呈現一定程度的寡佔,或者人云亦云。

technorati tag

2 留言

匿名表示…
關於blog收視率的問題,我覺得可以拿書籍
出版來做類比。

譬如說,在台灣每年能夠銷售到十萬本以上的
書,總數是有限的,這跟主題是否能夠吸引足
夠的人,每個人能夠投注的閱讀總時數/購買力,以及寫手的能力都有關係。

同理,既然網路閱讀人數有限,主流的閱讀
偏好原本就存在,那麼超級blog的總數也必
然有限。

我個人覺得blog的有趣之處,是促成了相當
多的中眾媒體以及更多的小眾媒體,這是傳統出版業與傳統媒體無法達成的任務。
Jas寫道…
我很同意這個有好有壞的現實,
只是這篇短文想談的應該是期待(或者它的落空),
也就是說,
當我們以書籍出版等舊媒體的規模與發展樣態來期待網路時,
其實是自動放棄掉一些可能性跟理想值。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