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班後的晚餐時間都在看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劇《パパとムスメの7日間》,早先網路流傳的版本都將片名翻作《父女七日變》,而緯來日本台在台灣首演的版本則翻作《父女變變變》。
從片名其實不難猜出,這是一部角色扮演、人格與身份互換的日劇作品。題材上,雖不能說是了無新意,但要說平凡無奇,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一般來說,這類角色互換的題材,其戲劇性與趣味度之經營,多半聚焦於兩種不同典型之間的對比,並環繞著這樣的主調去鋪陳全劇故事。
這一部由新垣結衣領銜主演的《父女七日變》,乍看之下,就像一部以當紅偶像為號召的典型角色互換作品,然而,事實上它當然不只是一部這樣典型的日劇,否則也不需要往下繼續寫這一篇了。簡單地說,《父女七日變》相較於其他相似題材的獨特點,主要表現在角色的設定上,該劇成功塑造了對當今日本社會具有一定意義的「昭和世代(父)」Vs. 「平成世代(女)」:
- 被社會模造化,屈從環境,平庸、無能、辛苦的47歲父親
- 涉世未深,青春洋溢、有主見的16歲女兒
日劇開場交代完這對父女因遭遇意外而角色互換的橋段後,眼見無法解決角色錯置的困境,父女倆決定交換情報,暫時先扮演好對方的角色,以免雙雙被送進精神病院。原以為成人世界較為複雜,但,沒想到47歲父親本尊只用寥寥數句,便交代好如何當一位公司的中階主管:
- 凡事都說好
- 如果屬下問問題,就說:會積極研究
- 如果上司提意見,就說:會誠心檢討
當16歲女兒訝異反問父親:「就這麼簡單?」時,47歲父親便回答:「這就是公司這個地方的好處。」
這樣的橋段顯然諷刺意味濃厚,劇中一場把公司的好處發揮到極緻的御前會議,讓人不勝佩服之餘,也益發心生省思:開會決定的事如果可以相信,早就世界和平了。
隨著這兩個角色的愈涉愈深,由16歲女兒本尊假扮的中階主管父親,脫胎換骨為樂觀進取、備受屬下愛戴的好主管。相形之下,由47歲父親本尊假扮的高中生女兒,卻是每況愈下,還差點因為成績太差而被留級。
從質疑權威與挑戰既得利益的觀點來看,走溫情路線的《父女七日變》其實很像大逃殺的逆轉版:
新世紀開始,當時國家面臨崩潰,失業率持續高達15%,整個社會陷入動盪狀態,社會失控,校園暴力不斷,甚至有超過千名教師因而殉職。失去自信的成年人,懼怕青少年失控,決定聯同政府鎮壓騷亂……
也就是說,要變革圖強,就得迎向挑戰、接受質疑,並與恐懼共處且尋求互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