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

去年看過的這部電影Lost in Translation總讓人感染莫名哀愁,我幾次不禁聯想起村上春樹的那篇Day Tripper,或許正好用來解譯那部電影。電影畫面在腦海正迅速翻過一頁又一頁的同時,我努力回想那篇文章到底叫做三十幾歲的Day Tripper,而哀愁便在轉譯之間消逝了。

 Lost in Translation據說被歸類為輕喜劇,也許,所謂理想的人生到末了都應該以被歸類為輕喜劇為職志才對。「我的人生是輕喜劇。」那真是一種相當不錯的說法,不是嗎?

 我相信,在東京或在任一節列車裡,像伊帕內瑪女孩般永恆的追尋,將會永恆追尋永恆的最後Missing piece。然後,你看看左邊;她看看右邊,那渴望青春的,與期盼更深沈人生況味的,遭遇了一段不言可喻的美好遭遇。

 最後,一切像李義山寫的「花房與蜜脾,蜂雄蛺 蝶雌。同時不同類,那復更相思。」

 所謂永恆追尋永恆的最後Missing piece,也只能:你是林布蘭裡的一片陰影,我卻是暈開的線條在查理布朗與史努比。

3 تعليقات

‏قال غير معرف…
對對對, 我在看Lost in Translation的時候, 想到的也是 32歲的Day Tripper!

Quote.

事實上, 年輕的女孩子裡面, 十個中有九個是無聊的化身....(略)

我可不是在責備年輕女孩子, 也並不討厭她們, 而且我還蠻喜歡她們的. 她們使我想起, 我還是個無聊青年時候的事. 這怎麼說呢? 可以說是極為美妙的一件事.

Quote.

男人對逝去的青春, 比女人更為哀愁呢.
‏قال Jas
reptile_k
謝謝你留言讓我知道
就是32歲的Day Tripper沒錯:)

哀愁在這部電影裡是很微妙的
男人有男人的哀愁
女人有女人的

我很高興你看了這部電影而且也一樣想到Day Tripper
‏قال FiFi
我不是男人,所以並不是很能體會男人對青春逝去的哀傷,再者,我不喜愛村上春樹,所以也沒讀過Day Tripper,但是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不只是因為電影氣氛,還有西方人眼中的東京,宛如未來的科技城市。

不過,還有更巧合的事,才剛看完你的文章,卻在另一個完全不相干的網站,看到了同一個文本,不同的討論角度。
http://www.poppop.net/m01/m0208.htm
أحدث أقد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