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路上忘了何處不意瞄見「讀書會」這個字眼,觸動了我好些想像,包括發生過的歷史往事與沒機會發生的各種期望。我跟「讀書會」好像是大學才扯上關係的,老實說,我並不習慣那樣制約性的學習組織,也或許我根本對任何組織都有成見。「讀書會」對我而言,一開始並不是什麼討喜的字眼,而這並不是說接下來它就變得討喜了,事實上,一直到現在,我還清楚記得讀書會日前惡補追進度的緊張刺激感,我討厭那種感覺。

 不過,開始進職場工作到具有小小程度的管理權限時,我居然很沒腦袋地組了個部門內的讀書會,當然,我用盡可能讓它不像那麼回事,同時也口口聲聲對參與者說:「這不是讀書會,這不是讀書會……」

 不過,數年後的今天回頭去看,事實上,那的確是讀書會沒錯。

 現在的我,或許已經圓融得不會再那麼想了,不過,剛開始工作的前三年,我簡直像什麼熱血學院派的蠢蛋一樣,抓到機會就想實驗從學校學到的各種理論與實務,總覺得事事皆有目標、皆有專業、道理可循,而不光是跟著前輩怎麼做地讓自己進化或退化成生產線上的機械手臂。

 在那些我所做過的蠢蛋學院派嚐試裡,當然也包括讀書會這樣的東西,我說:

「我們不限主題,只要各自帶一本出版或非出版品,總之,能夠跟大家一起分享閱聽經驗的東西,都不妨在約定日帶來分享。」
雖然說得輕鬆愜意,但每週花一兩個小時來進行那樣的清談在那樣的時代,顯然是一件冒險的事,特別在參與者都沒有讀書會經驗的前提下,居然能夠維持一年不輟,應該也算是奇蹟了。不過,雖然我自己覺得自己在做奇蹟一樣的事,可是,就如同在壞蛋的心目中也堅信自己是大好人一樣,我的一位同事在離職時便明白對老闆說我老是
把簡單的事弄複雜

 現在的我,也已經想像不出為什麼工作到那個程度非要搞出那樣的東西來,也許我對同事、同部門工作的成員與自己的不同感到心慌吧。我的確震驚於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從來沒有腦力激盪(BS)或正規會議流程的經歷,那些糾纏了我三四年,制約了我去認知工作就得這麼做的Know-how,在進入設計職場的同時,過於灑脫地被解放了,再也沒有人提水平思考、創意的彈性、流暢度、3C4P、形式隨著功能而來、BS、SWOT或杜拉克問句,那實在讓我很心慌,同時也迷失於設計工作到底是澈底鑽研周旋於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Photoshop,只要聽命上級指揮、蕭規曹隨、經驗法則,或者是那些學院式獨立思考的東西呢?

 最近在網路上讀到的議論都提到「污名化」這樣的字眼,那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我確實相信自己曾經親身經歷過,但我沒辦法精確描述或形容,但總之,一切就像卡在喉嚨的刺,雖然不知道是灌湯水、吞白飯、喝醋或用夾子夾,總之,刺在最末了被去除了,那便是最好的結局。

 然而,如果你以為那最好的結局就是結局,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之後,人們提起當年卡在喉嚨的刺,紛紛推舉一位大頭來敲水晶高腳杯鏘鏘鏘起立致辭,那時,大頭終於為當年那刺正名,宣稱那是:宇宙間最閃亮亮的切片。

3 留言

Rach寫道…
「這不是讀書會,這不是讀書會……」
↑呵呵......

我不是CSS弱智,我不是CSS弱智......
Jas寫道…
OK,
你不是。
Jas寫道…
hi jailin:

謝謝你,我們終有一天都會從彼此那裡學習到什麼吧。

我有時會不自覺寫進一些太自我的黑話,希望大家別太在意,最後一段是我親身經歷算歸納感言吧,我倒是寧可別人都不需要懂得那些,要當一個好人,在這個世界,愈來會愈需要妥協以求和諧,但妥協並不是舉白旗,別人怎麼說怎麼看,對這個事實都不會有半點增損,希望大家都能做自己一直到世界末日。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