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rchy

網路上,挖苦報章雜誌之資訊錯誤與論述之短淺可笑,可說行之有年了,但這種自從網路成為公民言論發表工具以來,就不曾間歇的針砭,畢竟真正改變什麼?或者什麼也不可能改變,到頭來只會是挖苦者自得其樂之舉?

 週末,不經意讀到報紙一篇專欄,寫到網路之於安那其這樣什麼安那其那樣的鬼東西。說成鬼東西,主要是因為這種論述本身實在是太借屍還魂了,諸如匿名性、虛擬世界、藏污納垢這一類的陳腔,讓人時空錯置,以為現在還是西元一九九幾年。更何況,就中國為例,老早都網路萬里長城萬里長了,還安那其什麼安那其。

 我正在想,魯岱特陰謀者的網路不真實論,呈現的恐怕不是整個世界真貌的投映,而是傳統媒體脈絡所及的撰稿人,其魯岱特血緣成份深重的真相。

 虛擬世界?到底再要多久,網路才不至於觸發那些新魯岱特人的荒謬遐想?同時,又為什麼,已經存在了十年的網路,對這些報章雜誌撰稿人而言,依然不夠真實,依然止於虛浮卻又包山包海的指涉,而非踏實可用的工具。難道,這些報章雜誌撰稿人都不曾使用過email、手機、簡訊、網購、訂票、搜尋等等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網路應用嗎?又如果真是那樣,又憑藉著什麼來論述器之為用呢?

 十年前,當網路使用者在網路上閱讀小說;當人們說這是網路小說、那是網路小說;當大眾從大眾傳播媒體廣泛接收到所謂網路文學熱潮時,若有人同理可證地以為,把屁股丟到網路上,也就是網路屁股,就當時報章雜誌的論述程度而言,也是一種不可顛撲的主張。

 所以,如果網路漫生百家爭鳴的針砭,讓人感覺始終改變不了什麼,那恐怕不是什麼特別的資訊落差(曾幾何時地球還被官方認證是方的咧),而只是那些自詡神聖守門人的魯岱特編輯與魯岱特撰稿人,始終耽溺混水打爛仗,一面自戀沈迷自己文謅謅的倒影;一面自顧自在不知今夕是何夕罷了。

technorati tag

3 留言

匿名表示…
黃寶蓮的文章?

我記得東年以前對網路(至少網路文學)的態度也和現在不太一樣。也或許只是我的誤讀。

你的結論讓我想到馬克思:「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但重點在於改變它。」
Jas寫道…
我相信東年在結束跑船生涯以前對出版的態度也和現在很不一樣。
既得利益者對整個世界的詮釋都很難脫出他們維護既得利益的背景框架,我不確定我們正在談的,到底是:一篇幾千元稿費之乎者也的專欄安那其那樣這樣,或是網路叫賣說「害怕柳丁過剩賣不掉可以丟到網路上來接單哦」
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應該還沒有見識過什麼哲學家,只是一再讀到這些撰稿人在消費有意義的意義到了無意義而已。
匿名表示…
台灣現階段的確沒有活著的哲學家XD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