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華視新聞提到1025遊行時,隨手轉過好幾個新聞台,觀察焦點與包裝陳述雖有不同,但,大抵上,都還是當作一個大事件來報導。

除了TVBS。

TVBS正在報導黃琪的友人前來辦理保釋的新聞,報導提到黃琪的友人說:黃琪是天才中的天才,他幫全台灣人民出了一口怨氣。

我突然想到,關於觀察「模糊焦點」這樣的事。

精確地說,焦點從來不曾被模糊(尤其對一個觀察者來說)。只不過,因為觀點不同,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於是便認為是我模糊了你,或者你模糊了我。

也因此,即使像聯合報報導張銘清事件,選擇用「挨K」、「挨揍」來當作標題描述,而非更貼近事實的「威脅進逼」、「推擠倒地」。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不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導者,是有腦袋的人。

即使像聯合報那樣,焦點依然很清楚,可觀察得到是:

  1. 媒體關心張銘清受示威者恫嚇「台灣不是中國的」所可能承受的痛苦,遠超過在乎示威者受張銘清恫嚇「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所可能承受的憤怒。
  2. 媒體定調這樣的示威是一種暴力事件,而從來不是意見的表述。

媒體新聞如此荒腔走板襲來,閱聽眾所能接收的或許只是:馬英九才說未來四年沒有戰爭,張銘清馬上接口說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然後聯合報說張銘清挨揍了,總統府發言人馬上開記者會譴責暴力,行政院祕書長薛香川再解釋說「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是言論自由。

焦點非常清楚,沒有模糊。然而,我們應該都要知道,並非只要清楚、沒有模糊的,就是真相。

譬如說「言論自由」,顯然並不包括:你不順從我的意思,我就用飛彈打你。譬如說「台獨」的定義,其實也包括主張中華民國擁有獨立自主主權的現狀(在這個觀點之下,台獨基本上是台灣人的原罪。)。

所以,行政院祕書長說「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是言論自由;總統府發言人開記者會譴責暴力;馬英九說未來四年沒有戰爭,到底各是怎麼一回事?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不希望自己國家的領導者,是有腦袋的人。

在台灣的我們當然也不例外。

但,假設馬先生真的正在走一條很獨特的成功大道,一條可以練成葵花寶典的幽逕祕路,所以必先揮刀自宮閹割主權。

而這一切就如馬先生在決定外交休兵時提到:如果對方沒有善意回應,我們隨時可以改回來。

最好是馬先生揮刀自宮閹割之後還可以再接得回來。

也最好是可以公開演出以取信於民。

2 留言

匿名表示…
關鍵是,你說的這一啪啦,關張銘清什麽事?

即使是兩國交戰,也不動來使吧?更何況張只算是個發言人,連參與決策的權利都沒有,甚至連個打手都算不上。冤有頭債有主,我倒是真的希望陳先生去了之後你們能給他來個震撼教育,至於張銘清,實在殺雞焉用牛刀。

安啦,不會有戰爭的,我們不會,米國更不會~
Jas寫道…
ㄤ男丨蘇瓦特:

這澈頭澈尾確實都不關張銘清陳雲林溫家寶或胡錦濤的事,這裡議論的單純只是台灣總統馬英九跟台灣媒體。

若依循本文邏輯類推,你的回應焦點則顯然擺在張銘清。

關於這個事件,Michael Turton是這麼說的:the official representative of a nation that threatens to murder Taiwanese by the thousand in order to annex their nation arrives and he's only pushed to the ground? [UPDATE: Maybe not even that]. I'd say the response was quite restrained.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慣例,以及外交禮儀。

張銘清為什麼像聯合報說的那樣在台南挨揍,首先他不是來使,其次示威者也不是。
最後,發揮一點同理心,想像一下那些媒體所謂的暴民,當這群暴民在自家街市巷口遭遇長年在媒體上代表霸權威嚇他們的一張臉孔,套句上述Michael Turton講的:這一切已經夠節制了(I'd say the response was quite restrained.)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