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提及我所使用的第一個Photoshop版本是2.5,回想那個年代,即便要做一個下拉式陰影或立體字,都得channel來mask去地正選反選拉拉雜雜弄好幾個步驟才能完成,真的不是只消點個濾鏡跑一跑就現形的今日所能比擬的。

然而,大抵或許因為習慣;某種設計潔癖;或早已不覺成為象徵上特定的儀式,如果時間許可的話,絕大多數的設計,我還是寧可按部就班來完成,而不願假手濾鏡。

我所認識的幾位設計師,多半也像我這樣,有點迷信如是紮實做出來的圖,遠不是濾鏡所能相提並論的,然而對絕大多數客戶而言,在他們眼裡看來,或許總是不覺得有什麼差異。

「你看看這個層次、這個景深、這種色調彩度對比出來的亮麗、這種跳法,差很多耶。」經常,基本教義派的設計師免不了要如此不時教育一下客戶,結果當然是以得到類似「我看都差不多啊」的回覆一再吐血。

大概因為這樣,再怎麼擅於說服客戶,其實也無法使客戶去信服他們確實看不出來的東西,設計師的眼睛很利是經由長期磨練出來的,沒道理要求客戶一時半刻也能有一雙同樣等級的利眼。於是,與其說一個步驟也少不得的精實設計是用來討好客戶,倒不如說是像忍者那樣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所默祝的小儀式,是在專注於自我聚精會神以迎向挑戰。

類似的小儀式,舉例來說,可從西雅圖水手隊為其人氣球星鈴木一朗所拍攝的廣告片看出,雖然誇大趣味,但確實傳達得極傳神。

technorati tag

3 留言

scipao寫道…
Jas,

回想起會一直賴在這個地方直到現在的初衷,緊緊吸住我的除了你的文字風格,不外乎就是那些 PhotoShop 的作品。

一直很想找個機會請教你,哪一個門子可以滿足像我這類想從基本學起,直到最後作品可以與你並列的渴望。當然,我懂這並非三兩年一蹴可成的。

正好,你們設計大家視為步驟儀式有時不願一睥的動作正是我渴求已久的。也許你可以指導我在升堂作法儀式之前桌案擺設的基本規矩。
Jas寫道…
我的設計職場起步階段正好卡在手工完稿跟電腦化之間,所以學PhotoShop的歷程,並不是很正統。雖然公司有書→像photoshop的help中譯為功能簡介操作手冊一樣的書;雖然公司其他設計比我早使用PhotoShop作稿,但邊做邊學邊找資料邊跟同事討論的學習過程,其實很像是一群沒有師傅可以跟隨的學徒。
那樣在職自修了一年之後,我們也都勉強成為足以靠photoshop混飯吃的數位設計師了。往後我當設計主管,也以同樣的歷程來帶過完全不會操作photoshop的設計新手。
大抵上,隨心所欲是比較難的,至於要熟悉基本作圖功能,要做到眼見別人做好的圖,自己也依樣畫葫蘆做一個的程度,大概只需要一年吧。
匿名表示…
多謝這個連結,廣告藉著重複與變化達成目的。鈴木一朗的動作本身就很酷,讓我回想起王貞治的稻草人式打法。

又,說服與教育客戶的確是件不容易,但是又極度重要的事。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