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times & twitter's Early adopter

傳統行銷經常將青少年或大學生視為比較容易接受新產品(或服務)的早期使用者Early adopter

這種慣性思維其實並沒有錯,因為青少年與大學生,相對於其他消費市場區隔而言,確實是一群比較沒有成見、比較願意嚐試新事物的消費族群。

行銷人員通常比較容易從這個心胸開放open-minded的族群下手,在提供試用的同時,也從中獲取日後得以逐步調整產品(或服務)的耿直意見回饋。

一群比較沒有成見、比較願意嚐試新事物的消費族群。

昨天的紐約時報有一篇報導,提到Twitter已經推翻傳統行銷的早期使用者模式。

這篇報導的立論,主要根據comScore的統計調查,顯示只有11%的Twitter用戶是介於12~17歲的青少年。

報導也以青少年的訪談為例:強調一位每天收發500則手機簡訊的18歲美國少女,從未使用過Twitter,同時,也覺得Twitter是一個極詭異的東西。

讀這篇報導時,我不免心機很重地揣測該文作者其實只是想要營造「Twitter已經推翻了傳統」的新聞爆點。

畢竟,行銷上的早期使用者,並不必然非「青少年族群」不可,而比較是「沒有成見、願意嚐試新事物的消費族群」。

我不確定comScore的統計調查可以精確到什麼地步,然而,單就這篇報導所引用的部份來看,似乎還不足以顯示Twitter從未獲得來自青少年的耿直意見回饋,甚而作為逐步調整產品服務的參考資訊。

事實上,Twitter,或其他網路社交網站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長久以來,始終是處於變動調整的狀態。(還記得不久之前,總不免有人戲稱:所謂的Web2.0,大概就是Everything Beta)

至於變動調整的依據,大抵也不出傳統行銷的早期使用者模式。

所以,為了營造「Twitter已經推翻了傳統」的新聞爆點,非要說「Twitter已經推翻了傳統」,光從「Twitter的早期使用者不是青少年」來下手,其實,是很牽強的。

另外,再就報導裡的青少年訪談來觀察,這位「從未使用過Twitter,卻覺得Twitter是一個極詭異的東西」的18歲美國少女,顯然也根本搆不上任何「心胸開放」、「沒有成見」、「願意嚐試新事物」的邊,當然不可能成為任何網路產品服務的早期使用者。

讀這篇報導,除了上述心機很重地揣測之外,有一些關於觀察的省思譬如像這樣:

  1. 使用者永遠會選擇他們最容易取得,且對他們有利有益的工具或產品或服務來使用。
  2. 就美國青少年的各方面條件與可支配資源而言,也許手機;也許簡訊;也許約好當面碰頭,這些是遠比電腦、Twitter、SNS更切合實用的選擇。
  3. 觀察者應該盡可能把重點擺在使用實態,而非僅止於統計數據。
Plurking: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