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沸沸揚揚誰和誰和誰如何怎樣的事件,其實是關你我屁事,但因為兩個因素而讓你我不自覺地進行著低關心度學習,這兩個因素首先是:發生,其次是:無所不在。

 日本電通在很久以前就有所謂的三打理論,用來作為打廣告的參考法則,意思就是說一個廣告被目標對象看到三次,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有效的廣告,為什麼呢?因為低關心度學習,也就是看的並沒注意到自己正在學習,但實際上他卻潛移默化地接收了廣告主設定的訊息,所以,即便觀眾並沒有刻意去學習飲料方面的知識,卻能舉一反三說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芬達之類的品牌甚至是最新的廣告內容。

 低關心度學習讓看電視,或者說經由媒體獲取資訊變成一件有危險性的活動,你以為網路是最有機會成為謠言媒體的媒體,但卻清楚看到所有媒體都在引用網路不假思索的反饋,情況正如蘋果日報與壹週刊的頭條被其他媒體(包括人)爭相引用。

 錢很重要,或者說我們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環,但,透過市場來完成的有可能是有助公益的真相嗎?

Post a Comment

أحدث أقد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