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 的 Conversation meets design 系列稿,忍不住讓人想到 絲路排版法:
手段跟目的,有時是各別單獨存在,各自演練。設計是很重視手段跟目的的專業,有時designer會為了磨練手段而反覆同一種風格樣式,有時則會為達成某一特定目的而兼融彈性變通。
我接著想到,自己的諸多Conversation Meets Design的經驗。每每當我有機會與同行談及設計時,總覺得即便如此紮實反覆進行著手段、目的、熟習演練、兼融變通;如此自主訓練以期望提升設計職能,卻往往發現在絕大多數的職場現實中,設計這一行始終是超乎尋常地被漠視,一種廣泛而實質的漠視。
然而,就光鮮亮麗的形式上而言,人們確實就像Nokia的廣告那樣,很容易順勢標榜設計的重要,複誦再三大眾對設計的尊重與敬意,然而,那些下意識油然而生的不經意標榜,與其說是一種重視、尊敬,不如說是一種因為不瞭解,同時也不願意去瞭解的切割與保持距離。
人們總是說:「哦,那就要仰仗Designer的專業了。」意思其實也就是說:「就在這裡切割清楚吧,剩下的就全由你們這些美工、美編去負全責了!」
現實如此難以改變的窘境,其實也苛責不了他人,畢竟人們不重視自己並不瞭解的人事物,是極其理所當然的。但也因此,Designer,那些反覆進行著手段、目的、熟習演練、兼融變通,自主訓練以期望提升設計職能的Designer,被迫在只求有、只求量而非質的職場上,任憑精益求精的設計專業被化約為本質為切割與保持距離的形式上尊重。
經常,在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挑定一個原點,回頭檢視時,總是容易發現自己只是在消化工作,而非真正在工作。
「我是設計垃圾處理機嗎?」在某些倦怠時刻,總忍不住這麼想。
人們很容易期待創意工作最好能像工廠生產線那樣,傾倒進原料,讓機械運轉,然後就源源不絕生產出所期待的設計成果。
只不過,當人們這麼期待,當人們以這種期待來表達我們對設計專業的尊重時,人們所期待的,其實就只是設計垃圾處理機。
機器,被設計。
前陣子被資遣所幸休息了一會兒,才發覺自己是個人,無意識地竟當了快一年的機器。
Jas大,累了就休息吧,別變成機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