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九日那一天,正好是清明連假結束後的上班日,加上「iPod 救了美國大兵一命?」這篇文章被推到MyShare,流量因此比日平均值高出了60%。

把整個流量攤開在一天來看,這32.91%來自MyShare網路書籤的流量,幾乎是從被推上頁面開始持續三四小時的瞬間爆發流量,然而,有一個明顯得很有意思的觀察點是:即便這麼密集而大量的訪客人流湧入,卻沒有促成任何一次AdSense的廣告點閱數。

剛這麼想著時,正巧無獨有偶地讀到這篇談及Digg Traffic與Google Traffic的文章,開篇破題就這麼說了:

Digg Users are lousy ad clickers.

對照四月九日那一天的觀察來看,來自書籤網站的訪客,確實是lousy ad clickers沒錯。

如果現階段網站的獲利模式或回饋機制,主要是經由網路廣告的運作來進行,那麼,對網站經營者而言,書籤效應(至少就目前為止)可能僅止於統計數字好看,對廣告實作而言,則難有助益。

搜尋效應與書籤效應顯現在網路廣告點閱的高下,其實幾乎是昭然若揭的,試想一位動機明顯而藉由Google、Yahoo去搜尋iPod的搜尋引擎使用者,顯然比隨興、隨機點閱書籤的書籤使用者更可能去點閱AdSense的關鍵字廣告。

不過,以上我所談的這些,只是單一觀察點粗略所得的現象,以及對這些現象的直覺解讀。事實上,搜尋效應與書籤效應也極有可能是立竿見影與效益遞延之比,一時之間也還很難說搜尋效應必然優於書籤效應,只不過對於立即將流量兌換成貨幣這一點而言,現階段確實是搜尋效應遙遙領先沒錯。

technorati tag

3 تعليقات

‏قال scipao
Jas,

我有相同的經驗也跟你有相似的看法:動機明顯的搜尋者是主要點閱廣告族群,而這一群人通常是首次造訪者。因此,增加廣告點閱量的做法之一應該是設法讓自己的文章出現在 google 搜尋的前兩個頁面。

另外,流量帶不出廣告點閱很也有可能是廣告與主題的相關度不高所致。即是,我點閱 ipod 這篇文章,其實並沒有出現 iPod 相關廣告。
‏قال غير معرف…
推論是沒什麼問題,不過最好是有更大的BASE來作支持,會更穩固些,因為網路上大家的言論很容易因為幾個關鍵標題,而造成既定印象說...
‏قال Jas
scipao:

同意你所提到的幾點,包括SEO(或者說關鍵字媒合)與廣告媒合的重要;以及關鍵字廣告與網站內容媒合程度的關鍵變數。

在這篇隨記小文,我想讓它浮出來的意義是:
1.我在這個Blog隨機取樣一日的實例
2.規模更大的digg所遭遇可作為參佐的論述
3.設定目標與設定觀察變數的必要

我覺得今年年初以來好像一股熱潮在談AdSense,而流量人氣或SEO這種話題早也是要談爛了,但,是不是那些談論某個目標的論述都抓對了觀察的變數,其實我是很懷疑的。
أحدث أقد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