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精神科醫生的研究調查顯示,網路成癮症的高危險群為:


  1. 教育程度較高的男性
  2. 中年婦女

更早的研究報告則顯示:網路成癮症約佔所有網路使用者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之間。

British psychiatrists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between five and 10 per cent of online users are internet addicts

via Internet addiction is a 'clinical disorder' - Telegraph

檢視是否患有網路成癮症,可以從兩方面來研判解讀:

  1. 離線焦慮(Disconnect anxiety)
  2. 與電腦建立一種「重要他人」的關係(Computer as significant other)

許多論及網路成癮症的報導,都提到「失序Disorder」是危及網路成癮症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負面因素。畢竟,網路應該是用來協助網路使用者能夠更有條理過生活的利器,而不該本末倒置反而成為一種身心狀態的拖累跟負擔。

但,我也不免猜想,部份網路重度使用者之所以會演變為網路成癮症,「認知失調」應該是元凶。

譬如說,前面提到的「失序Disorder」,或許對網路成癮症者而言,一天24小時開著電腦連線抓檔案;線上遊戲打到三更半夜;清早起來twitter、plurk打招呼問安;上班時間MSN、Email不斷……已經是一種生活必需的規律秩序了。

不這樣過生活,反而沒辦法繼續他們的人生。

以不拖累他人為前提,每個人其實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

然而,如果耽溺於網路或過度仰賴網路的結果是弊多於利,就像我在「不要只會用電腦做設計!」這篇文章所提到的:如果沒有電腦,你就失去做設計的能力,那麼,恐怕你是一位有缺陷並且缺乏競爭力的設計。

同理,如果沒有網路,你就失去作為獨立個體的生活能力,那麼,恐怕你也是一位有缺陷並且缺乏競爭力的人類。

technorati tag

3 留言

匿名表示…
我覺得以
從現在的狀況為標準

以現在的標準而言少用網路
則可以使生活的更好

才合乎網路成癮症這個標籤
Hedula寫道…
我常常覺得這種報導網路成癮症都會有一種打閥網路媒體的感覺…
就為什麼電視媒體不會強力地警告看電視會出現電視成癮症之類的話題。

作設計從開始到現在,
一直都是以紙筆為起頭,
電腦作結尾。
從不覺得只用電腦作設計沒有什麼不好…
跟紙筆一樣,都是表現大腦天馬行空的工具而已。
電腦方便程度比紙筆好太多了。
反過來說,電腦也達不到紙筆所傳達的親切感…。
這也許是長久的經驗累積,
就像8位元像素的圖畫反而比高彩的數位圖像還來的親切、溫暖…。光著眼在這個點上就可以寫完一篇論文了@@
Jas寫道…
傳播學對媒體成癮(Media Addiction)的討論,其實從來沒有停息過,單就電視成癮大概就談了三四十年了吧。

所以,我的建議是,在檢視媒體成癮這一類問題時,或許應該單就成癮的主題聚焦來看待,而不是在談電視成癮時提為什麼不談網路成癮;談網路成癮時提為什麼不談電視成癮。畢竟,真正的問題是出在「成癮」,而不是媒體本身有什麼好壞優劣之別。

另外,電腦也是同樣的道理。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