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umption coupon

走在台灣網路時代尖端的網路使用者們,都應該知道,昨天有一件很大的小事發生了,也就是Funp的「哈黑社會」正式上線了。

所謂很大的小事,再舉個實例來,譬如說:馬英九跟劉兆玄打算要發給我們的「消費券」。

「哈黑社會」與「消費券」,乍看之下毫無交集,但,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

先講「哈黑社會」,這種建立在貨幣化會員積點之後,用來增加會員在線時間、促發社群互動,藉由各種低門檻事件誘發行動參與,來活絡會員積點市場的交易行為,以形成一個經濟生態(符合站方利益)的小道具,事實上,始終存在網路世界。

但,這樣的小道具有沒有成功的機會呢?

就我個人的經驗,過去曾做過多次多個版本掛在PHPBB2上的勇者打怪小遊戲,其功效就像行銷上的促銷活動一樣,短期間可能創造驚人的成果。但,長期來看,卻可能只會是一個無法切中網站核心價值,而只是虛耗流量跟拖慢網站運作效率的負擔。

換言之,以網站核心價值,或者一個更大的策略標的來看,以小道具來創造短期成果之後,接下來的作為,可能才是見真章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要說「哈黑社會」是「很大的小事」,因為它要不就是一個像諾曼地登陸那樣的開始,要不就是被諾曼地登陸那樣的結束。

至於馬英九跟劉兆玄的「消費券」,請直接帶入以上關於「哈黑社會」的說法,同理可證。

作為一個Funp user以及台灣國民,我當然衷心希望,無論「哈黑社會」或「消費券」都能一舉成功。但,作為一個有腦袋,且願意用來獨立思考的個體,我還是不得不想到彼得杜拉克曾說過:商業的本質,其終極目的並不在於促成交易,而是獲取顧客。

至於「促成交易」與「獲取顧客」,這兩個令人頭大的命題,其實只要你夠,一定可以很容易將二者搞混,放心好了。

6 留言

紫色的初夏寫道…
我想回應最後一段話

"至於「促成交易」與「獲取顧客」,這兩個令人頭大的命題,其實只要你夠笨,一定可以很容易將二者搞混,放心好了。"

這段話以我的理解是版主您想暗諷政府愚蠢將「促成交易」與「獲取顧客」搞混了。但是如果您花一點時間去了解政策,就會發現發放消費券本就是促進消費並沒有要幫助某些店家或取顧客的本意,倘若有店家因此獲得忠實顧客也只是碰巧的收穫。

本人長期收看貴站的文章,知道版主是反藍急先鋒,也非常討厭馬英九,不過版主的批評都非常有見地,也很理性的批判,但若連這種打不著的事情也要牽拖一下,跟東森新聞三不五時也拿不相干的新聞牽拖一下扁家有何意義。

在這裡我想勸告版主不要太相信政治人物,一旦開始"迷信"政黨最後會喪失思考能力,因為必須為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找藉口,替自己相對政黨的政治人物找破綻,這樣反而會失去判斷事情的理性思考能力,李遠哲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可以像我一樣採取嘲諷政治人物的態度,會比較快樂一些。

像最近阿扁就很好笑啊XDDD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203/3043050008_7c5d8c9325_o.jpg
Jas寫道…
你的理解澈底錯誤。但,我並沒有要說服你相信這一點,包括你用來框限我的各種標籤,你都可以持續一輩子那樣虔誠信仰著,放心好了。

我相信如果你確實長期讀得進這裡的文章,應該會很清楚「笨」所引用的那篇文章,談的並不是「笨」這個形容詞,而是那些適足以被形容的內容。

依循這樣的邏輯,我猜想你還不夠笨。但,我同樣也並沒有要說服你相信這一點,只不過不得不作幾點澄清:
1.文末一段話的用意,是用來呼應文中提及彼得杜拉克說的那段話。
2.文中之所以要提及彼得杜拉克說的那段話,主要是在揭櫫一種對「很大的小事」之後一階段作為的期待。
3.為什麼要對下個階段作為有所期待,因為,正如兵法所說:「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如果你相信的是廟算妥當的勝兵,很自然會認為他們是全盤底定才發兵求戰,而不是散兵游勇有一擊沒有擊地且戰且走。
4.文末一段話,就文末那段字面上的意思,兩個大命題很值得鑽到杜拉克的諸多理論去研議,要當作菩提本無樹、形容內容搞不清楚也請自便,本身並沒有誰所理解的什麼暗諷、罵的。不過,若偏要理解作什麼暗諷、罵的,那麼,就誰回嘴,這段話就罵誰好了。

我相信描述見聞感知的目的並不在求「比較快樂一些」,但,我依然沒有要說服誰來相信這一點,只是要快樂自快樂,來這裡留言分享要眾人學習,就不必了。
匿名表示…
  
  好文。

  底下站長回覆,寫得也很好。

  (我的政治立場偏藍)
Applepig寫道…
所以說就是華山派劍宗與氣宗之爭嘛...(誤)
jia wei寫道…
台灣有存款4兆閒置台幣(儲蓄),
透過消費卷也只能短暫緩和經濟,
最終目的是降低失業率。
匿名表示…
消費卷的用途看看日本即知 效果也差不多
會認為其任何效果者 不知考量為何 唯一的助益為 "GDP" 其餘不要多想
有些事不要一味的考量政治 退役=消費卷
一樣對經濟無助
吾人應養成對於權利擁有者之政策--存疑
而非自任發言人 解釋政策
8年前一例 現下更要小心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