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自己開始接觸電玩,應該是從1980年代的Apple II開始。諸如小精靈(Pac-Man)、小蜜蜂(Galaga)或敲磚塊(breakout)之類。
在更久遠的未來,我們或許難以想像,人們居然曾經沈迷於相對簡陋的8位元影像世界,在有限的Pixelpix element;像素;畫素矩陣裡,發揮無限冒險的想像力。
然而,任何一位曾經恭逢其盛的影像設計師Graphic designer,應該都還記憶猶新,一如這篇文章所提到從1990年開啟的電玩黃金年代。
The 1990s became the golden age of computer video games and gave birth to a large number of game developers and publishers such as Activision, Electronic Arts, Blizzard and id Software
從1990年到2008年,隨著電玩推移進化的,除了電腦視聴相關軟硬體之外,更重要的是所有媒體閱聽眾的視聽體驗。
如果,我們從1990年開始,每一年都挑一款遊戲出來,其實,應該很容易可以從中觀察出影像設計進化的端倪。
譬如說:Pixel Art的各種應用、3D化的應用、光影對比與材質等等。
從不同的影像設計觀察點,我挑出以下19款遊戲:
1. 1990年:銀河飛將Wing Commander
2. 1991年:文明帝國Civilization
3. 1992年:真人快打Mortal Kombat
4. 1993年:模擬城市Sim City 2000
5. 1994年:魔獸爭霸Warcraft
6. 1995年:極速快感The Need For Speed
7. 1996年:雷神之鎚Quake
8. 1997年:暗黑破壞神Diablo
9. 1998年:魔域幻境Unreal
10. 1999年:世紀帝國Age of Empires
11. 2000年:絕對武力Counter Strike
12. 2001年:最後一戰halo
13. 2002年:末日危城Dungeon Siege
14. 2003年:波斯王子Prince of Persia
15. 2004年:最後一戰 2halo 2
16. 2005年:極速快感 9Need for Speed Most Wanted
17. 2006年:魔法門之英雄無敵5Heroes of Might and Magic V
18. 2007年:國際足盟大賽08FIFA 08
19. 2008年:終極動員令 3:肯恩之怒Command and Conquer 3 Kane’s Wrath
也許你也可以找出足以描繪你感官經驗進化(或電腦軟硬體升級)的19款遊戲。
現在已經有八核心了。
遊戲是硬體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