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Proof Fence

週日,在公視補看了一部去年播過,但始終沒機會收視的電影:《Rabbit-Proof Fence》。若依字面直譯,片名應該叫作「防兔圍籬」,而公視所播映的片名是「孩子要回家」,網路上另外可以搜尋到港譯片名則叫作「末路小狂花」。

我猜想,每一種版本的片名,其實已經道盡片商的行銷訴求與動機。然而,也或許無論哪一個版本的片名,都很難吸引長期受好萊塢商業片餵養的電影觀眾。

抹平歷史傷痕,消弭文明衝突的不是忽視、淡忘,而是反覆陳述並承認那些曾經或正在發生的不堪。

事實上,這部2002年出品的澳洲電影,在2008年之前,若說或多或少能讓人留下些許記憶,大概得靠杜可風的眼淚了。

本片攝影是台灣電影界知名的杜可風,杜可風原籍澳洲,十八歲離開澳洲來台發展,「孩子要回家」可說是杜可風的思鄉之作。曾在「孩子要回家」的宣傳記者會上,他流淚表示,也一些在片中他所掌鏡的鏡頭,是他對澳洲的一份情感,也是對臺灣這塊接受他的土地的一種自然反應,讓大家欣賞「孩子要回家」這部片子時,多了一份特別的感動。

曾經施行種族隔離白澳政策的澳洲政府,在2008年2月13日,由總理陸克文透過電視直播,代表澳洲政府正式對兩百年來遭受不平等待遇的澳洲原住民表示道歉,並明訂2月13日為「向原住民道歉日」。

如果你也看過《Rabbit-Proof Fence》這部電影,就應該會明白:千萬不要太輕易認為自己真正懂得,什麼叫作「對遭受不平等待遇表示道歉」。

要說道歉或深感同情的話,總是容易的。要真正體會,並瞭解該為什麼而道歉,其實,才真正困難。

就《Rabbit-Proof Fence》這部電影而言,澳洲政府所道歉的是那些在「我把你們當人看」的「良法美意」下,被迫放棄自己的本土認同,再也沒有機會講母語,同時文化失根的「失竊世代」(Stolen Generation)或「沈默世代」(Silent Generation)。

在澳洲 一九三○年代左右,有一段幾乎不為人知的歷史。那時,白人與土著所生被稱作half-caste(混種)的兒女,人口不斷增加,白人政府視之為禍端,把混種兒童強行從家中擄走,送到澳洲南部的集中營接受白人教育、學習白人文化,自此便不能回家。這些孩童長大後,女的當傭人,男的當奴隸,被稱為「被偷竊的一代」 (the stolen generation)。

台灣是不是也同樣存在類似「我把你們當人看」的「良法美意」?是不是也同樣以不平等待遇長期壓迫弱勢?

從《Rabbit-Proof Fence》這部電影,從澳洲政府的例子來看,抹平歷史傷痕,消弭文明衝突的不是忽視、淡忘,而是反覆陳述並承認那些曾經或正在發生的不堪。

2 تعليقات

‏قال غير معرف…
抱歉,我不知道如何點選引用,因此節錄了一小部分你的文章,放在我的部落格上,並且使用了超連結至你的部落格。
若造成困擾請告知,我會馬上拿掉。
http://www.wretch.cc/blog/carriewang/17981972

謝謝。
‏قال Jas
沒問題。
註明出處,附上連結就可以了。
أحدث أقد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