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wave twitter

在好幾個亂集團討論串裡,瞄到Google Wave的美國用戶們在談「tweety-wave@appspot.com」。

接著又在Google Wave APIs裡,找到Tweety這個東西。

看起來,這個東西應該比實驗中的Google Wave還要更實驗的東西。

但,對完全不懂程式的使用者,簡單地說,Tweety就是:一個只要在Google Wave裡加「tweety-wave@appspot.com」這個帳號為聯絡人contacts,就可以開始在Google Wave裡Twitter的道具吧。

快速小試了一下Tweety,除了還算能夠正發推訊之外,其他該有Twitter特徵,似乎一概都沒有。

相較之下,我對剛從Wavety挖到的Bloggy,其實是更抱持期待。

就像前面提到的Tweety,要在Google Wave裡使用Bloggy,只要加入「blog-wave@appspot.com」這個帳號即可。

只不過,就目前看來,這個應該好像可以用來發部落格文到blogger.com的道具,似乎比Tweety還更讓人滿頭霧水。試了幾次之後,就決定擺著,一廂情願地等它自行進化。

不過,如果我們像相信「目前仍錯誤頻傳的Google Wave,終有成熟穩定好用的一天」那樣,那麼,相信「Tweety及Bloggy這些道具,終能進化為功能強大的機器人」,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雖然,我對機器人的想像,向來都比較傾向一如鋼彈或鐵巨人之類的超合金堅強實體。

從Google Wave的例子看來,這些道具,或者說機器人的概念,在網路先實現是很理所當然的,就好像先有靈魂再有軀體

via Twitter / Jas

觀察為數甚眾的web developers在研發各式各樣的Wave機器人,我突然又想到:我們喜歡反覆一再加入、註冊或取得新興網站或網路服務平台帳號的主因,除了嚐鮮獵奇,或許,單純只因為新興網站及網路服務平台,都提供或隱寓未曾被滿足的更美好願景。

5 留言

薛共和寫道…
我個人認為資訊同步的機制現在變成一種災難;尤其是大家都只在一個常去的地方,只是透過某些機制把資訊散佈出去,於是funp 也有 plurk也有 而fb 當然也有,因此服務變成垃圾場,最終;使用者還是會回到有真人互動的世界

那麼機器人該何去何從?我以為機器人只會存在在有理由/有需求的事件上,這些事件必須被最小化,而且在不算短的時間裡,他只會被拿來做為輔助提醒的功能,因為現存的科技還無法真實的模擬 互動所帶給我們需求上的滿足,至少現在;這些只能創造極短暫的樂趣
Jas寫道…
災難這個說法,值得再挖掘。
我再提一個延伸的觀察,譬如說iPhone的Apps總數據說已達10萬個,災難同樣會發生在供需媒合的需欲要怎麼精確而有效率地被滿足。
Forte Lin寫道…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Jas寫道…
我其實看到不少關於blogy的問題,譬如 Google Wave Help裡的blog-wave: does anyone really have an answer?
並且,「blog-wave@appspot.com」這個帳號的頭像是blogger的icon,網址也是blogger的網址,確實會讓人有提供blogging solution的期待。
薛共和寫道…
只是個人淺見

所謂的災難指的是相同的資訊,卻重複大量的存在,而不是單存的大量,我所指的不是資訊氾濫,而是無法避免的spam,到後來會變本加厲,因為如果我不這麼做,別人也會用api大量的做,最後資訊被淹沒...

另一個災難,指的是不自然的互動,也許是發文過去,但是卻沒與回應者互動,也許是像open msn機器人一樣,互動一些沒有意義的字眼,這些剛開始很有趣,但久了也變成沒用的資訊,雖然沒用,但是資訊卻不斷得增加,導致惡性循環

而我認為可能會存在,有意義的事件,是只類似翻譯這種機器人,或是行事曆提醒...這類,因為實際的需求而讓他駐足再使用者的心裡

淺見淺見,別當真...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