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就像我們說「A是大a,而p是q的鏡射」這樣。
網路上有很多東西,其實是相對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曾很梗概地弄懂東西1.0,你也將很難理解東西2.0到底指的是什麼。
Web2.0、Web1.0是如此,Blogging與Microblogging也是如此。
在台灣,有個有趣的現象是:談到Microblogging,或者微網誌,似乎很難不提Plurk(噗浪)。
但,如果我們稍加追究「Microblogging相對於Blogging」或「微網誌相對於網誌」到底在「Micro什麼?」、「微什麼?」,大概就會發現更簡短、更機動、更快速、更頻繁、更個人的特質,可以套用在Twitter,但,卻未必能夠貼切形容Plurk、嘀咕或其他什麼微博等等。
以「更個人」這個特質為例,同時使用Twitter與Plurk的人,應該很容易察覺你的Twitter很單純就是一套「完全以你為主軸的互動邏輯」在運作,而Plurk則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Plurk並沒有完全以你為主軸的互動邏輯在運作」這一點,可以從「回覆」這個最基本的互動機制看出。
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不吐不快的直覺反應……
當你在Twitter作「回覆」這個動作時,你的回文視同你所擁有一則推訊(Tweets),就像寫個人部落格或網誌時的任何一篇個人文章,即使所回應的對方後來刪除或重新編輯了原來的發文,也完全不影響你在個人部落格、個人網誌所記錄當下最真實的所思所感文字。
反之,當你在Plurk作「回覆」這個動作時,你的回文則被歸屬為對方噗文(Plurks)的一部份,就像去別人的部落格或網誌留言,或者,其實更像是在某個論壇加入某個討論串一樣,一旦對方刪掉原來的發文,你的回覆也同時一併被刪除了。
從這樣的觀察看來,Twitter無疑是名符其實的微網誌,而Plurk則更像是微論壇(Microforum)。
如果我們進一步從使用率來談,相對於Plurk之類的微論壇大行其道,微網誌在台灣其實還是一塊有待開發的新市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