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the-night-comes-1

創意源始於對週遭事物的細微觀察,而親身感受則是其中最深刻的一種。

兒子連發五天高燒的其中一個傍晚,天氣好得分外突兀。

when-the-night-comes-2

步出房門,駐足陽台,就好像是看見很美很好的設計,不過,切身而言又會覺得:那又與我何干?

這大概就是:何以「只要把產品做好」的產品導向最終被「只要做被需欲的產品」的行銷導向所取代的緣故。

沒有人會花錢與時間在不需要也不想要的產品服務上,這道理在行銷進展演化多年的現今依然適用嗎?

好像又不完全是這樣。

when-the-night-comes-3

需求與欲望,總是矛盾。

原本,當需求得以被滿足,不虞匱乏時,追求更多不同的欲望才有可能由此萌生。

然而,一旦有過「欲望被挑起,再怎麼必要的需求都可能被凌駕」的體驗之後,行銷業者也有可能可以反向兜售你其實並不需要的產品服務。

只要能夠挑起你的欲望。

滿天霞光就像不被需欲的好設計,取悅不了任何心有隱憂的人。

倒是台北市申辦2017世大運成功,可望成為經典行銷範例。

申辦世大運本來就是為了要由黑漂白官商勾結蓋大巨蛋而來的,現在真的申辦成功了,參與勾結的人當然齊聲歡呼,奇怪的是:沒有參與勾結的人有什麼好高興的?

via Twitter / @jas9

2 留言

福田寫道…
弟有一事不明,尚請兄臺釋疑。
 我也討厭馬英九,也反對大巨蛋。但申辦世大運是怎麼跟大巨蛋扯在一起的?
 台北市今年是第五度申辦世大運,莫非馬皇觀落陰得知今年必成,下令讓大巨蛋環評過關?
Jas寫道…
我沒有也討厭馬英九,也沒有也反對大巨蛋。
然後,也沒有討厭跟反對申辦世大運。
但,申辦世大運跟大巨蛋強渡關山有沒有關係,當然有。
就這麼簡單,有什麼好疑。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