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Google+改版了。
據說一口氣發佈了41項新功能,並且變成一個Pinterest-like的網站。
做設計的人,自然比較關心後者。
所謂Pinterest-like,顧名思義就是說:把網站做得像Pinterest那樣。
至於Pinterest是怎樣?
純粹就設計的觀點,概略來談,應該是這樣的:
- 基本架構為合適出現在幾乎所有尺寸螢幕的Responsive Web Design。
- 以Masonry Layout來堆砌圖卡式的資訊磚。
- 採行Single-page application,使用下拉式的無限捲頁(Infinite Scroll)。
這樣的Pinterest-like設計,具有兩個明顯的優勢:
- 方便快速瀏覽。
- 極大化使用單一頁面。
隨便在Pinterest發一則圖文訊息,很容易可以發現Pinterest確實作了最佳示範。
首先是圖的比例,就整個圖卡式資訊磚的尺寸而言是過半的;其次是把圖擺在文字上方,佔盡視覺動線上的優勢;最後是把文字內容統整到下方,避免訊息零碎造成干擾。
反觀Google+……
除了留白較多之外,其實跟Facebook沒什麼太大差別。
如果真的那麼想要獲得Pinterest-like設計的優勢,或許應該學Pinterest把圖搬到文字上面來。
所以,Google+改版並選擇Pinterest-like合適嗎?目前看起來,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另外,偶爾會看到Pinterest-like被講成「瀑布流」,雖然可以從Responsive Web Design跟Masonry Layout的實作樣態去意會,不過,應該只能視作是一種打趣的說法,而非正式的指涉名詞。
不過,產品開發有一個Plan-Do-See流程叫作瀑布模型,倒是曾被人用來實現Responsive Web Design。
也許Google+需要來一次瀑布模型看看怎麼進行下一次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