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Pic

2012年4月上旬,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本。此後不久,Facebook宣佈以十幾億美金購併了Instagram。

Instagram不僅是一個App在iOS上成功崛起的典範,甚至可能是行動裝置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影像分享平台。

Instagram成功崛起後,始終不乏懷著複製他人之成功而來的仿效者。不過,其結果往往也都很難超越Instagram的既有成就。

然而,Instagram在2012年4月上旬所獲致的兩個重大進展,一方面展現了他們在行動影像分享領域的強悍實力地位,另一方面也似乎成為Instagram持續佔有霸主地位的挑戰與變數。

Instagram

Twitter創辦人Jack Dorsey,在Facebook購併Instagram之後,決定不再使用這個App。

蘋果的資深行銷副總截Philip Schiller,則在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本之後,決定刪掉所有上傳照片跟Instagram帳號,澈底抛棄Instagram,甚至還一反先前大力支持的立場,斷然批判Instagram已經jumped the shark(走下坡/急轉直下)。

上述兩個抛棄Instagram的知名範例,雖然不免有商場酸葡萄的成份在內,不過,套用在普遍存在的現實來看,碰巧還算是頗具參考價值。

就我自己的片面觀察:

  1. Instagram推出Android版本之後,Instagram立即湧進一波為數不少的新用戶。同時,也確實聽到有人在唱衰「Instagram的品質就要變低落了」。
  2. Facebook宣佈購併Instagram時,大約三分之一的Instagram用戶開始議論要刪掉Instagram帳號的打算。

我其實不大清楚Android要如何讓Instagram的品質變低落,也不很明白Facebook是怎麼惡名昭彰到嚇跑Instagram用戶。

這些因果糾葛,其實也不可能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或釐清。

但,倒是可以體會那種純粹因為「Instagram不再是Instagram」的不適應感。或許,連帶也可以進一步來理解:行動裝置用戶準備抛棄Instagram,甚至轉而尋求替代品的盤算。

或許,2012年4月上旬Instagram的重大進展,正是一波影像分享平台社群分眾化愈趨明朗的開始。

簡單提一個例子,譬如說Pick(ピック)

Pick

Pick其實就是一個亞系動漫可愛化的Instagram。

推出Pick App的幕後團隊,則是創立於1999年的NAVER。提到NAVER這家公司,原本是南韓最大的入口網站,2009年擴展到日本,近年在台灣最知名的產品則是LINE這款行動通訊App。

前面提到嚐試複製Instagram成功的仿效者,多半都沒能超越Instagram。但,此時此刻,系出NAVER的Pick卻很有機會挑戰Instagram。

Pick雖然只是一個亞系動漫可愛化的Instagram,但,這個「亞系動漫可愛化」所衍生的分眾效應則是:

  1. 亞系動漫可愛化的介面與編輯功能吸引了眾多偏好亞系動漫可愛風的女性使用者。
  2. 量產了許多亞系動漫可愛風的自拍作品。
  3. 亞系動漫可愛風的自拍作品吸引了眾多偏好看正妹的男性使用者。
  4. 正妹經濟生態圈形成。

Instagram被抛棄的理由,充滿了因果糾葛的忠誠、信仰與正義。Pick被挑選的原因,則是不言而喻的。

Post a Comment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