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Violence

上週,幾乎在同一天,美國中國不幸皆發生了令人遺憾的校園慘案。

華爾街日報作了一篇專題,整理並比對了兩國人民與媒體對兩宗校園慘案的意見反應,以及隨之逐漸成形的輿論。

其輿論比對的主要觀察點大致如下:

  1. 槍枝管制:美國沒有槍枝管制,康乃迪克州20名小學生被射殺身亡;中國有槍枝管制,河南省22名小學生被菜刀砍傷但得以倖存。
  2. 國家領導人的反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全國電視演說時落淚;中國國家領導人迄今未有反應。

至於台灣,媒體上幾乎不見發生在中國河南的校園慘案,而相形成為國際新聞焦點的美國康乃迪克校園槍擊事件,則照例被引導到廢死這個假議題去消磨時間跟精力。

幾年前,Michael Moore與Discovery頻道都曾拍攝過以科倫拜校園事件為主題的紀錄片,當時影片就明白指出:在現行既有社會與教育體制缺乏完善防範及改革措拖的前提下,類似校園慘劇必然一再重演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人類社會。

沒有槍枝,有菜刀;沒有菜刀,有石頭或任何其他可以拿來發洩暴力的東西……。

因為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人類社會,而原因終究會找上結果。

合法持有槍械,就像避孕藥一樣降低了美國的犯罪率,卻造成了令人遺憾的結果。

然而,槍枝管制與否真的就是造成校園慘案的關鍵因素嗎?

事實上,從解決問題的觀點看來,無論槍枝管制、國家領導人重視,或者把死刑當成遏止犯罪的萬靈丹,恐怕都只能視作等而次之的事後輿論補償手段,而未必真能澈底根絕校園暴力的因子。

十多年前,台灣網路輿論也曾盛行過一陣子必須更細膩看待類似事件的省思。但,我們必須承認:人的情緒很容易被鼓動,整個社會的理性探討精神則相對難以被喚起。

校園慘案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好奇想知道冷血殘酷的殺人凶手究竟都在想什麼?殺人動機又是什麼?

看來是理性探討的開始,卻又非常容易受媒體炒作成族群間的仇恨與猜忌,然後繼續惡性循環下去。

Post a Comment

أحدث أقد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