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再談Web 2.0或其他什麼2.0,難免引人竊笑。
畢竟,Hype(炒作出來的熱潮)已過多時,什麼什麼2.0這種說法,如今甚至已經幾近於某種Retro(懷舊、復古)style 那般,若非出於刻意,便可能單純只是一種不合時宜。
幾週前,當我面臨關站危機時,曾為了尋找同一家主機商可供參考的客戶樣本,而碰巧地挖出了「Hello UK!」這個主要以Drupal['drupəl]架起來的英國留學資訊入口社群。
初見「Hello UK!」這個網站,讓我忍不住想起:幾年前,曾經談過一家談了很久,討論數回,同時,也給了不少建議。但,最後在詢價之後,並沒有把案子給我做的留學資訊網站。
或許因為這樣,對於留學資訊這類網站,難以割捨還是會保有某種Case Study(個案研析)的精神。再加上:處理關站危機當時,我自己也還在使用Drupal作為portal建構工具,於是,忍不住花了點時間,概略觀摩了一下這個據說是英國留學資訊龍頭的網站。
相較於SEO或網站資訊結構這一類留學資訊網站向來都很重視的表現面向,我覺得「Hello UK!」更引人側目的,其實是這一段介紹文字:
Hello UK!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提供完整且詳實的英國留學資訊。
根據統計資訊顯示,Hello UK!在留學英國領域的到達率,停留時間,會員數和文章數量皆名列第一,為台灣最大型的英國留學入口網站。
Hello UK!於2008年立志成為一個社會企業,希望能把企業經營和社會服務做完整的結合,讓Hello UK!不僅是台灣留學生的Hello UK!,也能為全世界的Hello UK!
Via 關於Hello UK!
沒錯,重點就是「社會企業」這四個字。
讀到這一段介紹文時,我忍不住覺得:一個矢志成為社會企業的英國留學資訊入口網站,真是由內而外英國化得十分澈底。
也因為這樣,我必須再談幾個本文開篇所談到的那些不合時宜的話題。
回想起來,在Web 2.0所開啟的那股2.0熱潮裡,有一個關於企業,但不僅止於企業部落格(Corporate Blog)、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或線上協同作業(Web-based Collaboration)的企業 2.0Enterprise 2.0。
一如Web 2.0,企業 2.0也沒有絕對精確的定義。不過,其中一種美妙的說法,指的就是肇始於英國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簡單地說,我們大概可以把社會企業想像成一種介於傳統企業與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之間的新品種。
雖然,與傳統企業一樣,社會企業也靠販售商品服務來營利。但,社會企業的營利目的不是為了謀取股東與企業擁有者的最大利潤,而是為了獲取解決社會問題的資源。
不同於必須仰賴募款的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地運作,不需要接受社會大眾的捐款或政府的補助。除了部份有限制用於股東與企業擁有者的分紅之外,社會企業的所得利潤,主要用於解決社會問題。
以「Hello UK!」從2008年開始的One City One English為例,這個計劃以合乎市場行情的薪資聘雇英語教師,期望對需要英語教育的台灣各個角落提供英語教育方案。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或育幼院,這樣的英語教育方案則是免費提供。
「Hello UK!」的One City One English計劃說明裡,很清楚地表明了「這不是公益活動」,他們也「不收任何捐款」。
除了以具體計劃活動實踐,努力自身打造為社會企業之外,「Hello UK!」更不乏推廣社會企業的Know-how資源,譬如:
這些文章也喚起我對另一個2.0的模糊記憶:公益 2.0。
在「Hello UK!」創辦人所寫的一篇文章裡,清楚談到社會企業在台灣的難處:
社會企業目前為止在台灣是自己定義的,不是別人給的。(等待立法是根本無法期待)
這得再次提到社會企業為何會被推動
1.每年整體捐款金額下降,促使基金會走出去
2.富人對純捐款感到厭煩,想更有效率的管理看控制自己的捐款流向。且希望這些服務能自給自足最好。
所以你會看到的是,社會企業是種*演化*,不是個發明。
然而,即便如此,社會企業依然是公益事業終將演化的未來。
身為走過2.0熱潮的網路使用者與網路工作者,我對社會企業的瞭解,除了過去看消費者談崔媽媽;看公益名人訕笑若水;到最近有人號召出捷運站順手買The Big Issue之外,其實所知有限。
諷刺的是,正因為所知有限,有人便可以公益之名大賣潮T而未必要有公益之實,而確實具體解決了某些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卻一再對外宣稱他們不是在做公益。
這大概就是以公益作為一種手段或目的之間的最大差別吧。
延伸閱讀: